8 月 15 日上午,印度尼西亚客户代表团一行莅临国盛激光位于陕西咸阳的生产基地,展开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实地调研。此次调研聚焦激光熔覆等增材制造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成果,双方围绕工艺创新、设备应用及材料适配性等关键领域进行了深度交流,为未来的合作搭建起坚实的技术沟通桥梁。
在生产车间,国盛激光技术团队向客户详细解析了激光熔覆工艺的核心逻辑。该工艺借助高能量密度激光束,能使合金粉末与基材表面快速熔合,不仅可对老旧部件进行 “焕新修复”,还能直接成型高性能零件。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涡轮叶片修复、能源装备领域的轴类部件强化以及工程机械领域的齿轮耐磨处理等方面都大显身手。客户们对技术表现出浓厚兴趣,针对 “工艺参数如何匹配复杂曲面”“成型精度如何突破微米级限制” 等专业问题与工程师展开热烈研讨,尤其对技术在极端工况下的可靠性高度关注。
国盛激光自主研发的激光熔覆设备成为此次参观的焦点。这套设备的卓越之处,不仅得益于产学研协同的技术沉淀,更体现在其超强的场景适配性上。无论工件尺寸差异悬殊,小到毫米级精密轴,大至数米级重型齿轮,还是形状复杂多样,如曲面、多孔结构、异型构件,设备都能通过智能编程与柔性光路系统,实现精准熔覆。例如,在对大型齿轮的齿面磨损修复时,设备能贴合曲面轮廓均匀铺粉;面对微小轴类的腐蚀缺陷,也可通过显微光路完成微米级修复,充分满足了多行业、多场景的个性化需求。
而这套备受关注的激光熔覆装备的诞生,源于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团队、西安交通大学机械设计团队与国盛激光光学研究团队的深度协同合作。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团队提供了合金成分设计与熔池冶金机制支持,筑牢了涂层与基材的冶金结合力根基;西安交通大学机械设计团队主导设备结构优化,实现了运动系统高精度、高稳定性控制,保障了工艺执行的精准度;国盛激光光学研究团队则攻克了光路集成难题,确保激光能量均匀输出与实时监测,构建起核心光学系统优势。现场演示中,设备对复杂零件的 “精准修复” 与 “快速成型” 能力直观展现,让客户切实感受到该技术对生产效率与质量的双重提升,生动诠释了产学研协同孕育的强大创新力量。
考察过程中,多元合金粉末材料的创新开发同样引发了客户代表团的热议。国盛激光针对不同行业的需求,精心打造了镍基(高温耐磨)、铁基(成本适配)、钴基(强腐蚀性环境)等系列粉末,这些粉末兼具高强度、耐磨损、抗腐蚀等优良特性。技术人员展示的激光熔覆齿轮、轴类样品,其致密的微观结构与优异的力学性能,充分印证了材料对 “老旧部件性能升级” 的支撑价值。客户现场测算数据后,对 “修复件寿命超新件 30%” 的技术指标表示惊叹。
国盛激光首席技术长吕文辉强调:“激光熔覆的技术壁垒,本质是材料科学、机械工程与光学技术的跨学科耦合。国盛能突破这一难题,核心在于构建了产学研协同的创新生态 —— 借势学术科研的理论支撑夯实材料根基,依托工程领域的技术沉淀优化机械设计,再通过自身在光学系统集成的深耕突破,三方合力实现设备智能化、工艺高效化、材料适配化的协同进阶。”
此次印尼客户的实地考察,不仅是国盛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实力的 “全景展示”,更标志着企业向海外市场输出 “中国智造” 方案的关键起点。未来,双方将以技术协同为纽带,持续深化增材制造在工业场景的落地应用,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赋能全球工业升级进程。